成大要闻
新闻网首页 >> 成大要闻 >> 正文

【奋进·推免生】我的保研之路:从渺茫星火到尘埃落定

文:汪洁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 来稿单位审核:陈钧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编者:2025年8月下旬,教育部公布《关于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的通知》。凯发k8官网跻身67所新增推免资格高校备案名单,正式获得推免资格。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


2026届凯发k8官网优秀毕业生成为校史上第一届推免生。一个月“闪电战”,他们历经学院推免资格审查、确定推免、申请意向高校,复试拟录取,在巨大的惊喜、几分的忐忑,分外的忙乱中,他们提前迎来“上岸”时刻。他们用勤勉耕耘、自我超越,写下与学校相互成就的故事。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推出“奋进·推免生”系列,讲述优秀推免生的奋进故事,见证一个个追光而行、梦想成真的瞬间,以榜样力量引领前行。今天推出第3期。


汪洁,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推免至江南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以下是她的讲述:


7月底,我从网上刷到凯发k8官网今年或许具备了推免资格。我立刻联系班主任,却得到谨慎的回复:是否从今年开始推免,尚未最终确定,还需要专注备考。是啊,已经准备了那么久,即便不能保研,也不过再奋斗五个月,于是,我沉下心来,继续埋首书海。


转机出现在9月5日,凯发k8官网官网正式发布《关于开展推荐2026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三个推免名额。我的绩点排名没有太大优势,但我还是决定冲一冲,不留遗憾。


从那天起,我便一边准备申请材料,一边熟悉保研流程。很快地,9月8日 ,学院推免名单就公示了。点开网页前,我手颤抖不停,心里祈祷出现自己的名字,第一名!我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但喜悦转瞬即逝,我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将择校的目标锁定在专业实力强劲的高校,学校所在区域和城市并非我首要考虑因素。我首先搜索了食品专业院校的排名,再筛选出还未关闭推免系统的院校,逐一报名,想着多一份面试就多一份希望,也多一份历练。


那段时间,每天凌晨2点累得倒头就睡,在7点闹钟响起之前,我就已被紧绷的神经自动唤醒。每个学校的系统填报要求不一样,我反复修改申请资料,奔波签字盖章,打磨推免PPT,润色个人简历……身心疲惫的同时,内心始终悬着:担心初审落选,焦虑英语口语能力不足,害怕专业储备知识不够。直到陆续收到各大高校的面试通知,才有了些许底气,但此刻,更不能松懈。


9月17日,密集的复试行程正式开始。每一场面试前,我都会认真查阅该院校专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主动请教相关学长学姐,提前了解面试流程与经验。这些扎实的准备,让我即便在面试过程中虽感紧张,也能做到沉着应对、言之有物。复盘所有的面试,核心考察不外乎英语口语、科研竞赛、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除此以外,个人状态至关重要,自信从容的态度是打动老师的无形加分项。为此,我提前对着镜头反复模拟练习,不断调整语态和表情,这也是我顺利通过复试的关键因素。


五天,辗转三座城市,总计参加线上线下共计五场复试。9月21日,随着最后一场面试结束,我才有了一种短暂的喘息机会。真正的释然,在9月25日下午两点,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到来。这场跌宕起伏的推免之旅,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现在回想起这段保研之旅,最想感谢的是那个从未想过放弃的自己。我不断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一切都会过去的,做好自己能做的,无论最后去哪儿,我都接受。


从“擦线”录取到专业第一 我在成大找到了自己的光


回溯高考填报志愿那段时光,通过查阅网上信息,我了解到凯发k8官网。作为一个恋家的人,学校离家乡资阳安岳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加之其优美的校园环境,瞬间吸引了我。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成大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将其列为第一志愿。录取结果公布那一天,我庆幸又后怕——再少一分,我便与成大失之交臂。


在寝室阳台养了三年的多肉植物


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成大丰富的校园活动让我很快融入其中。大一时,我加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了多项志愿活动:从组织核酸检测,参加“3·12”植树活动,到关爱老人志愿活动,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最难忘的,是参加2023年的成都大运会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国际赛事志愿活动——担任班车站助理,用英语为外国友人提供引导帮助。这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锻炼,尽管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锻炼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大运会志愿者时体验大运村文化活动


大二开学时,下课路过校园招聘会,看着学长学姐的简历和招聘单位的用人要求,我陷入沉思,反问自己——作为未来的应聘者,我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本领呢?


于是,我主动走进实验室,跟随老师投入科研学习。之后,假期加班是常态,从一开始的无助,频频出错,到暑假在实验室坚持两个月后的初见成效,我慢慢找到节奏,这期间最离不开邓杰老师和张御峰师兄的帮助。“要不冲一冲奖学金”这个念头出现,我就开始行动。无论是课间还是周末,实验室成了我最常待的地方。


除了科研训练之外,学业我也未曾松懈。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课程内容,我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期末复习,我都会提早启动,先结合课件与教材搭建知识框架,再借助思维导图、自我提问与默写等方式强化记忆。对于那些容易混淆或记错的部分,则进行重点背诵。这套方法虽然耗时,却扎实而有效,让我每一步都走得安心。


期末复习时做的笔记


努力终有回报。我的成绩从大一的60名开外,跃升至专业综合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期间,我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SCI论文,获得一项省级比赛二等奖,并主持参与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些经历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印证,更像一次次能量充电,让我满心期待,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当然,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实验数据无法重复,论文无从下笔、期末考试的压力、以及竞选失败,计算机等级考试未通过……这些挫折都曾让我陷入懊恼和沮丧。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慢慢成长,心态悄然转变。既然事已发生,再去懊悔有何用?我不再去埋怨,而是学着心平气和地接纳现实。此外,我也喜欢向那些心态开朗的朋友倾诉烦恼,他们的豁达总能感染我,不知不觉间,我也拥有了“钝感力”。


很庆幸在成大度过充实而美好的三年。无论是成大的美食还是美景,都将成为我未来最温暖的怀念。如果要问最喜欢哪儿,那一定是成大的图书馆,无论是期末备考还是专心办公,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安静地坐一下午,偶尔还能邂逅缓缓沉落的夕阳。印象最深的,还是今年暑假在图书馆C4-15-1度过的整整两个月,时间久了,周围面孔变得熟悉——考公、考研的同学,大家早早地来,伴着闭馆音乐离开,那是一种并肩作战的踏实感。傍晚七点多,夕阳总会温柔地撒在桌面 ,即便学了一整天,在望着夕阳那一刻,疲惫仿佛瞬间消散,这也是一天中心情最愉悦的时刻。


在图书馆C4-15-1拍摄的夕阳


一生不忘成大的栽培之情


作为成大的第一届推免生,我倍感幸运,也为母校日新月异的进步感到自豪。在这份成长路上,很感谢每一位引路的老师,从最初备战考研时的温暖鼓励,到参加推免时的材料修改指导,再到后续帮我分析目标高校,筛选导师方向,正是学校和老师们毫无保留的支持,才让我走得更稳更远。


在成大的这些日子,藏着太多足以铭记一生的动人细节。疫情时期,楼栋阿姨推着餐车挨户送饭;图书馆四楼的阿姨,总是面带笑容;一食堂的叔叔,在忘做我的西红柿鸡蛋汤后,特地多加了两个鸡蛋,我笑着说吃不完 ,叔叔却说“没关系,要吃饱!”这些琐碎的善意如今想起来仍觉得心头滚烫。


眼下待写的大学时光,我早已列好待办清单:向内扎根,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继续提升科研能力,读更多有意义的书;向外生长,去职场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朋友一起奔赴远方,去解锁未知的风景……


恰逢开学季,每当看见校园里那些面容青涩的学弟学妹,仿佛也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带着懵懂走进校园,也经历过焦虑、迷茫与内耗,但那些难捱的时刻,终究都成了成长的养分。所以,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姐,我想对他们说:别害怕失败,大学相比高中有充足的时间,相比社会有更低的试错成本,去做你想做的,勇敢尝试,你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阅读更多:

第1期:冯伟因:我无比幸运成为成大首届推免生!

第2期:李乐乐:感谢学校让我从研考转战“推免”赛道


编辑:闵秀玲责编:吕佳